:::
生活與空間

埃拉迪歐工人基督教堂 The Church of Christ the Worker in Atlantida by Eladio Dieste

discuss pic 2014-09-26 10:53:54


烏拉圭建築師Eladio Dieste(艾拉迪歐.迪斯特)的建築看上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的建築總是和諸如“紅磚、大跨、直紋扭曲面、低成本”等具有完全相反意向的關鍵詞聯繫在一起,將材料、結構和形式自然的融合。和我們平常所看見的建築以及和我們所設計的建築完全不同,紅磚和水泥的結合具有了良好的結構性能,既是結構同時也是維護,不僅具有極強的建築表現力,採光通風保暖問題也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埃拉迪歐工人基督教堂(The Church of Christ the Worker in Atlantida)是Eladio Dieste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之一,波浪起伏的巨大體量在南美洲陽光下深深的影子讓人感受到建築的巨大力量。這也是迪斯特的第一個建築作品。這個作品形式簡單,構造邏輯樸素。值得指出的是儘管其結構體系和我們普通的簡支梁體系類似,Eladio Dieste卻使用了兩片呈波浪狀的直紋扭曲面支撐起了大跨度無梁拱頂。




Eladio Dieste根據烏拉圭當地的自然氣候條件和傳統工藝,在他的許多建築中都選擇了使用紅磚。他認為新材料並不一定要取代多年來一直高效實用的傳統材料。同時由於烏拉圭自1726年就成為西班牙殖民地,迪斯特也受到了加泰羅尼亞地區的古老技術“加泰羅尼亞拱”的影響,而這種技術正是由極薄的磚所構成



Eladio Dieste認為磚具有一種工程師的可塑性,並且具有馬賽克式的可並貼的魅力。這種小體量砌塊可以厚重,也可以極薄,可以形成任何“有機形式”。他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現在距離我開始建築磚造結構已經超過了四十年。在作品完成後的最近這些年以來,我們確認合理的且經濟的技術已被找到,並允許最終作品達到任何一個使用磚構造之人所知道的極限品質。並非被廣泛了解的是,磚塊可以比最好的混凝土有較高的抵抗力,而且混凝土與砂漿無法像窯燒泥土一般,可以製成輕質構件,所以,輕結構不可能以鋼筋混凝土來完成。待會我們所敘述的建築方法允許其建築速度與預製相類似,但僅需要較少的設備與相似的勞工。”



工人救世主教堂的建造邏輯十分樸素。該教堂主要是聽不倒的大空間,呈矩形,有兩面東西向的平行牆支撐屋頂。牆體在地面標高為直線,隨著高度的增加,逐漸變成正弦曲線。這樣的設計和建造是分不開的,因為它的直紋扭曲面沒有辦法在一張平面圖上進行表達。最初的設計只是大略的意向和基本的控制線,建築隨著施工的不斷進行而最終完成。



教堂實用性和精神性的二重需求使得建築必須解決跨度和高度兩方面的問題。然而一面普通的磚牆,當達到一定高度時,自身的強度和穩固度將會降低。一片薄板的自身穩定性遠遠不如折板或正弦波板,薄板很難直立,若對長度和高度都有一定需求時,勢必增加牆身厚度或者外部再進行支撐來滿足牆身的強度要求;而折板或正弦波板可以在牆身極薄的情況下,不依靠任何支持立起來,並且能很好地抵抗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做到了輕、薄並且自足。




Eladio Dieste顯然很好的意識到了並且超越了這點。因為他的牆面並非簡單地均質正弦波牆面,水平標高處的直線形式顯然會降低牆體本身的穩定性。他採用的方法是將兩面牆體和屋頂作為整體來考慮。整個建築的橫剖面就是簡支體系的受力分析圖。通過分析牆體的受力原理在形式上進行預應力施加。兩面承重牆7米高,約32米長,其頂端曲面屋頂直接和牆身相交。沒有任何多餘的元素,建築簡單樸素而富有創造力。牆身達到了最薄,它們自身連綿彎曲,又和屋頂交錯成為完整的結構體系,具有極高的建築水平。印證了Eladio Dieste自己的追求“輕盈而不知疲倦的舞蹈”。




由於殖民地的原因,Eladio Dieste受到西班牙加泰羅尼亞拱的影響。該技術採用極薄的紅磚,僅1.5~2cm厚,通常鋪兩層或者更多。通過水泥粘合,可以達到很高的強度。而且其自重非常輕盈,在粘合的時候可以抵消大部分側推力,可以得到解放,拱頂的弦高可以降低很多,形式多變。小型建造中甚至無需模板加固,建成後的承載能力也很強。高迪的聖家族教堂就採用了這種拱頂。 Dieste受此啟發,建造上採用了完全相同的極薄紅磚,並且在結構上更進一步,後來發明了他的兩種獨特拱頂形式;自承重拱和高斯雙曲拱。




不過工人救世主教堂是Eladio Dieste的第一個建築作品,此時的高斯雙曲拱系統還沒有完全成熟。我們所能看到的是:在拱頂和正弦牆體的交界處,他沒有採用大的構件,而是變了屋頂的水平拱度,並在拱頂邊緣使用了水平簷口,余政憲牆體進行封合,從而形成了獨特的雙曲形拱頂。




另外在工人救世主教堂主入口處,為了遮擋北面強烈的光線,Eladio Dieste使用了傾斜放置的磚砌百葉,有效的控制了光線的來源。而與弧形牆體交接處往往是建造技術上的難點,迪斯特充分考慮了當地工藝水平及氣候條件,並沒有以技術性的方法來處理,而是根據牆體的斜度另起了一面,兩面牆中間自然留出縫隙讓光線滲透進來,和深深的陰影一起,創造出奇妙的構圖。




儘管工人救世主教堂只是迪斯特的第一個建築作品,他的許多重要思想還未完全成熟,但從中仍能看出她對結構、材料敏感的認識和豐富的創作力。同時他對本土材料和技術進行的不倦探索和發掘,是非常值得當代中國建築師學習和借鑒的。


圖文:http://www.ideamsg.com

:::

會員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