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神祕三重時尚家族 織出時裝王國

Menu
TOM
#1
2013-11-13 10:24:53


新北市三重區重新路上,十棟大樓錯落聚集,就像是常見的辦公大廈,大貨車、摩托車進進出出。


很難想像,座落在這個工業區的幾棟大樓中,竟隱藏了二十多家時尚產業。其中,更有一個家族在兩岸展店近五百家,營收超過三十億台幣。


你可能沒聽過貝爾尼尼集團(Bernini Group),但在中國大陸北至哈爾濱、南到海口、西至新疆,都能看到他們的店。


你可能也沒聽過Knightsbridge,但一定在台灣各大百貨公司,看過一系列英倫風格、充滿格子元素的少女服飾。甚至走進去,會想買件偶像劇《我可能不會愛你》女主角程又青的卡其色風衣。


台灣兩大服飾品牌家族──貝爾尼尼集團和萊卡佛集團(Knightsbridge為旗下品牌)的創辦人蘇錦和蘇匯娟是親姊妹,兩人創立的服裝公司,二代紛紛接班,更開創了子品牌,主辦時裝秀,拓展海外市場。


十月中,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台北魅力展」,六百名觀眾看著印度寺廟在布幕中搖曳,兩名舞者隨著熱情又迷幻的旋律舞動,穿著綠色雪紡長裙的模特兒,從幕後走出來,粉、銀、黃、藍、白各種色彩,跳躍在舞台上。


嬌小、頂著妹妹頭、穿著中式改良旗袍的貝爾尼尼集團總裁蘇錦,坐在舞台下,滿臉笑容,看著舞台上謝幕的大女兒,也是這場服裝秀──女裝品牌Robyn的設計師洪英妮。


「掌握每個機會,就會成功,」蘇錦曾這麼說。


從十五坪小裁縫店起家


如今,接班的第二代,擔任貝爾尼尼集團總經理的大兒子洪立偉,率軍進攻大陸市場;女兒洪英妮和洪凱琳,分別擔任Robyn和貝爾尼尼的設計總監,一同打下兩岸三百五十六家店,去年營收二十八億台幣,比夏姿的規模還大。


這是一個從台北西門町十五坪小裁縫店,織出兩岸時尚王國的故事。


三十七年前,學打版和裁縫的蘇錦想著,與其幫別人工作,不如自己開業。她和當時在淡江大學當講師的先生洪耀昆,在台北衡陽路租了兩層樓、十五坪的店面兼工廠,專門幫客人訂製衣服。


「早上六、七點就起來,晚上做到兩、三點,還要煮點心給師傅吃,」貝爾尼尼董事長洪耀昆談起創業當時,仍記憶猶新。


兩年後,蘇錦有意將訂製服拓展到大眾市場,把現有的店交給也是學裁縫的妹妹,就是後來創立萊卡佛集團創辦人蘇匯娟。


一九八○年代,是台灣成衣業的鼎盛時期。當時的百貨龍頭來來百貨列出的十大廠商,全是台灣品牌。站在浪尖上的蘇錦,第一年做成衣,半年就可以賺一百萬台幣,更透過經銷商,快速佈點至全台灣。


不到十年,蘇錦把貝爾尼尼從街邊店、百貨,鋪到一百個點,他們更跳脫當時設計師都到日本考察的模式,跑到歐洲,找了幫H&M、Levi's提供設計策略的法國流行預測顧問娜麗蘿荻(Nelly Rodi)合作。


「我們想,如果能在台北街頭,讓消費者花花綠綠多好,」六十六歲、一身白色西裝的洪耀昆說。


貝爾尼尼使用的布料,超過九成以上是進口面料,以自己開版、設計的花布做底,再手工一針一線縫上多彩寶石、亮片,貝爾尼尼華麗的歐風,在一片用色保守的日系女裝中,一枝獨秀。


「貝爾尼尼是少數做原創性開發的品牌,不是國際品牌紅什麼就跟,而是從流行元素中找靈感,」紡拓會時尚行銷處服飾展覽科科長劉孔倫觀察。


追求原創 不盲目跟隨


預測流行不僅引領風潮,也穩固了銷售。


曾經有業者做了麻布系列的服飾,銷售慘淡。但隔年,貝爾尼尼卻推出一系列麻布與圓點繡花的結合,熱賣五千件。成功祕密就是將趨勢與自己的創意緊密結合。


「拷貝我們的都賣到一萬件,上面的繡花,台北、台南、高雄的工廠都在做,桃園機場很多人穿,」洪耀昆笑著說。


在台灣做了二十三年後,蘇錦和洪耀昆打造的貝爾尼尼已是擁有九億營收的經典品牌。二○○一年,兩人更西進大陸,拓展第二個市場。


「蘇總裁到大陸時,感覺就像是七○年代在台灣創業,那種充滿機會的感覺,」長期駐守大陸的洪立偉,趁著假期回台灣,坐在台北安和路上貝爾尼尼旗艦店接受《天下》採訪。


那時,剛從加拿大念經濟畢業的洪立偉,對於父母要他回台灣接班很抗拒,「在國外,會覺得中國才是未來的市場,」他跑到上海和北京各住了一個月,了解市場狀況,回台灣公司實習兩年後,○六年就接手經營大陸市場。


成功關鍵1:抓對時間、找對通路


十二年的耕耘,貝爾尼尼在大陸裁出一片江山,關鍵在於兩大成功要素:

第一,抓住時間點,進強勢通路。


比起現在才進入中國市場的台商,貝爾尼尼在大陸經濟還在起步階段的二○○一年,就以經銷體系切入市場。


「我們以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做直營,」帶著粗框眼鏡,講起話來字正腔圓的洪立偉說,在大陸市場必須站穩通路,才有平台可以競爭。


「現在是投入的時候,但我爸媽覺得我們花錢大手大腳,」洪立偉說,早期台灣做服裝秀,花上兩、三百萬就是場大秀,但在大陸做秀,一樣是兩、三百萬,單位卻是人民幣。


面對大陸百貨、購物中心不缺女裝品牌的情況,洪立偉的策略是,先把資源壓在特定店鋪,做出年營收破千萬人民幣的單店成績;再到各商場拜訪,同時也打進百貨總經理的聯誼圈,扎根人脈。


成功關鍵2:營造在地化品牌特色


第二個成功要素:不斷在地化,營造品牌特色。


中國幅員廣大,不管是風格喜好、氣候差異,都是台灣沒有的經驗,洪立偉把台灣設計師直接丟到當地,親身感受。


「台灣設計團隊冬天到東北住一星期,就了解為什麼每次接單,客人都說需要厚的羽絨、皮草,」洪立偉笑著說,台灣設計師對厚度的需求沒有觀念,去一趟東北就能了解。


他也在大陸增設設計開發部門,大陸一八○名員工中,設計師就有二十五位,負責開發五至六成針對大陸市場的產品,以貼近當地消費者需求。


「到後期,大家比的不是商品,而是品牌文化,」洪立偉說。


例如,貝爾尼尼旗下、由蘇錦大女兒洪英妮主導的Robyn,走的就是民族風,擅長高彩度的用色、異材質拼接,呈現品牌叛逆、冒險的氣質。


「Robyn以獨特設計與強烈顏色運用,主顧客較穩定且回櫃率高,」台北信義新天地行銷經理歐陽慧觀察。


「我們要讓消費者穿上Robyn,就有去度假的感覺,」洪立偉也做通訊平台微信行銷,不僅有銷售訊息,也推播設計師喜愛的藝術展覽資訊,集聚社群力量。


現在,洪立偉也在嘗試複合店,從餐飲、配件、髮妝都要帶給消費者品牌的生活態度。


「貝爾尼尼在大陸發展平穩,但還是有太濃的台灣味,」一名也在大陸發展的同業觀察,在大陸,台灣時裝代表俗麗、花俏、時尚感不足,較難掌握固定客層。


面對大陸這個國際品牌崢嶸的市場,貝爾尼尼不得不加快發展速度。去年中國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一兆人民幣,洪立偉知道不能忽視這個力量龐大的虛擬通路,開始佈局線上市場,今年十月底,在天貓開設貝爾尼尼旗艦店,先從過季商品做起,培養網路消費者。


實體的市場,洪立偉也憂心忡忡。不僅是品牌的競爭,商場的競爭也十分激烈。光是瀋陽,原先只有二十多家購物中心,年底就爆增到六十幾家。


「每家的餅都變小,我們要不斷評估是否要進新商場,不進去,又怕消費者看不到你,」洪立偉說,腳步一直停不下來。


三十六歲的洪立偉正試圖打造台灣時裝的中國經驗,培育三年後進軍歐洲市場的養分,接軌當地的人脈和資源,也把在大陸建立的系統,複製在具備不同人文風情的歐洲市場。


貝爾尼尼從台北到上海,那雙自小裁縫店躍上秀場的雙手,始終沒停過,仍一針一線地,在各品牌插旗的時尚界中,縫上屬於自己的多彩寶石。


天下雜誌2013/11

神祕三重時尚家族 織出時裝王國

Menu
要先登入才能發表。